談到APEC的會議方式,博拉爾德說:“我們有時的確要花很多時間,但另一方面,我們可以達成外界很難完成的事情,因為各個經濟體在APEC談判感覺更舒服。”
APEC的設計者們顯然意識到,偉大的默契和協作往往不是正襟危坐之際達成的,而常常是在各方平心靜氣、培植基本信任、確保彼此理解基礎上的成果。
換言之,亞太伙伴之間的對話,不應是單純的交易和買賣,而應是一場秉持亞太大家庭精神和命運共同體共識的伙伴聚會。只有著眼長遠,不斷獲取和鞏固這樣的共識,堅守務實合作主旋律,方能推動區域合作扎實推進,確保區域一體化不為雜音分心,不為紛擾所累。
除了基本的信任和默契,實現包容發展還要求亞太成員加速戰略對接,不斷拓寬合作領域。
當前,亞太國家間雙邊貿易談判與多邊經貿談判共進,要達成協同效應,避免所謂“意大利面碗”現象,大家就要堅持不拆臺、不割裂,走共贏、融合的路徑,力求殊途同歸,避免分道揚鑣,共同朝著建立更大范圍、更高層次的亞太自貿區方向而努力。
要實現包容發展,還要亞太成員矢志不渝,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精神,持續穩步推進一體化進程。對此,菲律賓國際問題專家奇托·羅馬納指出:“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是一個長期任務,我們不能指望一蹴而就……這就像是打地基建樓房,每次會議都為樓房添磚加瓦,我們現在看到的亞太地區經濟合作已頗具規模。”